
(轉載 時代財經)
作為后疫情時期中國恢復經濟最熱的詞,新基建正在持續升溫。
日前,隨著多地加碼布局新基建,一批投資規模數千億元級別的項目清單隨之出爐。湖南發布“數字新基建”100個標志性項目名單(2020年),總投資563.78億元。深圳則表示,已經梳理出了首批新基建項目總計95個,總投資4119億元,其中有六成投資來自社會資本……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而作為“新基建”的重要參與主體,民營企業正在憑借自身的靈活性和活躍度發揮中堅力量。而產能規模大、布局廣、品質優,配套服務能力強的龍頭企業有望在新基建市場中獲得長足的增長,中國聯塑作為新基建的材料型中間方,憑借其規模實力優勢,不斷為5G、大數據中心、充電樁、高壓電網等新基建項目賦能。
“我們將抓住新基建帶來的發展契機,整合上下游產業鏈資源,發揮協同效應,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中國聯塑集團相關負責人向時代財經表示。
加速深化管道生態鏈布局
新基建涵蓋七大領域,即5G、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其后國家發改委明確了三大方向,即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
中國聯塑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宋科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5G基站、大數據中心、充電樁、高壓電網等新基建項目對通信管道、電力管道等建材產品存在較大的需求,雖然尚未爆發式增長,但已經能夠覺察到這些產品有明顯的增長勢頭。
在眾多舉措中,參與雄安新區的建設,可視為中國聯塑在新基建領域不斷進取的一個縮影。中國聯塑繼中標參與雄安市民中心項目建設后,憑借強大的集團實力、市場覆蓋力、優質的產品及服務能力順利通過中建八局的嚴格審標,再次一舉中標由中建八局承建的雄安區容東片區安居工程中的管廊項目。
新基建帶來的智慧城市應用讓管道像網絡一樣成為不可或缺的載體,通過數字化技術對管道應用和維保進行升級,為水、電、氣等能源輸送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提供支撐。
時代財經了解到,中國聯塑的產品線已經朝智慧型不斷靠攏。以智慧管網為例,未來可通過在管件里面加入芯片等技術,進行管道數字化聯網管理,為城市公共管理水平賦能。
興業證券研報顯示,未來綜合管廊建成量預計達到3300多公里,其中僅供水排水領域使用較多的PE管市場空間就高達106億左右。
在新基建迅猛開展的當下和未來,我國地下管廊的運維管理有望融入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元素,對綜合管廊的環境與設備、安全防范、設施管理等提出更高要求,中國聯塑也將在這方面不斷優化和研發,參與到城市地下管廊的信息化、科技化之中。
生產基地覆蓋全國,充分發揮協同效應
面對時下正處于風口的新基建市場,中國聯塑也在不斷調整步伐,完善布局搭乘基建快車,在新基建的紅利風口中實現乘風破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統計,中國聯塑現已在全國16個省份及海外國家建立了25個生產基地。今年5月,中國聯塑落子江西建設南昌生產基地,進一步完善全國性基地布局藍圖。新設的福建、江西、浙江等在建新生產基地將在2020年相繼竣工或試產,推動中國聯塑加快產能輸出并投入新基建項目服務中。
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部聯合發布的《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指出,到2025年,我國天然氣管網里程將達到16.3萬公里,基本建成天然氣管道全國基礎網絡,直線管道和區域管網密度加大。
根據國金證券研究報告,僅考慮天然氣管道,我國在 2019-2020 年和 2021-2025 年分別有2.8 萬千米和 5.9 萬千米的管網計劃,按干線管道投資 1323 萬元/千米計算,預計兩個階段我國將分別實現新增干線管道建設投資 3704 億元和 7806 億元,合計 11510 億元。
去年12月,在石油天然氣行業“運銷分離”改革目標下,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應運而生,并于今年4月進入實質性運營,5月16日,山東省煙臺市龍口港區龍口南山LNG接收站項目正式開工推動“全國一張網”建設邁出重要一步。
盡管我國目前共有6000家左右塑料管道生產企業,但根據中國塑料管道專業委員會的統計數據,年生產能力超過3000噸,規模較大的塑料管道生產企業約3000家以上,其中年生產能力超過10萬噸的企業約20多家,大多數企業年生產能力在5000噸以下。
據WIND、中泰證券研究所的研究報告顯示,從2016年到2020年,國內8大央企的訂單占全建筑行業從28%提升到34%,基建央企訂單提升顯著,建筑工程向頭部央企集中,基建央企傾向于向品牌好、質量好、配套服務能力強的塑料管道龍頭進規模集中采購。
在新基建背景下,電力設施、油氣設施都是搭建在信息網絡之上的,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形成的數字的、智能的、融合的基礎設施體系。目前中國聯塑持續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生產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在管道產品生產中實現全面機械化,更好把握新基建帶來的市場機遇。
中國聯塑作為領域內絕對的龍頭企業,塑料管道及管件生產的年度設計產能已經由 2019年的 278 萬噸擴至285萬噸,產能使用率達80%。中金公司研報顯示,中國聯塑產品線高度完備且市政管網技術儲備豐厚,擁有管道種類數超過1萬種,遠遠超過主要競爭對手中財、永高。
在聯塑官方發布的消息中顯示,今年上半年聯塑已與多個央企單位簽訂戰略合作意向,預測在基建市場憑借其自身絕對的規模優勢獲得不小的市場增長。
打造自身工業互聯網
新基建將拉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人才等要素的投入,對企業投資、運營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了推進科技創新能力建設,中國聯塑在科研隊伍建設方面做了大量投入。中國聯塑官網顯示,聯塑集團目前擁有科研人員1000余名,和由博士、碩士、中高級工程師和行業顧問組成的研發團隊。
聯塑建有集團研究院,擁有1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建有1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2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個CNAS國家認可實驗室。目前聯塑擁有授權專利技術1500多項,主持或參與制修訂國家、行業、地方標準50多項,承擔國家、省、市區級項目20多項。
新基建依托新技術。新基建的迭代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撐與升級,憑借其強大的研發隊伍和創新能力,聯塑能夠滿足新基建對于產品質量、生產技術提出的定制化需求。
與此同時,新基建除了滿足智能技術開發和智能產業發展,也會對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實現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跟上并滿足智能時代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
目前,在生產管理環節,聯塑也在打造自身的工業互聯網系統,使用智能工業機械手、機器人等各類自動化設備建立智能化無人車間,提升生產信息化及智能化效率,從而規模化實現提質增效增產能,更好滿足新基建背景下的市政工程、軌道建設、地下管廊、清潔供暖等方面的建材供應及服務。
相關新聞



2022-04-19



2022-04-11

歲末年初,中央再次強調穩增長,基建投資成為重要抓手,作為“城市血管”的管道產業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2022-03-03



2022-03-02